台军今年的汉光演习彻底颠覆了以往的传统战术思路,不再固守滩头阵地,而是改为退守中央山脉山区,采取游击战的形式,甚至将海马斯火箭炮运往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地布阵。这一策略转变背后,被爆出其实是为了给美国争取更多的时间。想象一下,当2400枚毒刺导弹面对解放军的无人机蜂群,当号称“台军最猛”的雄风3导弹碰上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,这样的美式配方真的能挡住解放军的铁拳统一行动吗?一位台军少校坦言,一旦开战,战斗最多持续三天,美国甚至没有时间考虑如何应对。
据台媒报道,从今年汉光41号演习的内容来看,台军已经彻底放弃了死守滩头阵地的策略,将约70%的重型装备撤退到中央山脉深处,连海马斯火箭炮也被运到海拔千米的阵地上,射程勉强能够覆盖福建沿海一带。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演习中有400名美军顾问参与指导,显然这次战略调整是在美国的建议下进行的。然而,这种依赖山地游击战和城市巷战的新战法,表面上看似借鉴了俄乌战争的经验,但实际上暴露了台岛防御的几个致命弱点。
台岛防御体系存在三大核心弱点:首先是东西向纵深极其有限,导致防御的弹性空间狭窄;其次,重要基础设施高度集中,极易成为精准打击的目标;最后,防空系统存在明显的探测盲区,难以应对大规模饱和式攻击。尤其需要强调的是,现代战争已经进入“发现即摧毁”的时代,解放军火箭军装备的东风系列导弹,配合东部战区部署的远程火箭炮系统,构成了覆盖全岛的多层次、纵深式火力打击网络,远程火力足以覆盖台岛所有关键目标。
展开剩余70%赖清德当局曾自豪地宣称要依靠“毒刺防线”阻截解放军直升机群,但却选择性忽略了武直-10直升机搭载的毫米波雷达能在8公里外精确锁定单兵目标的现实。台媒还吹嘘雄风3反舰导弹升级后射程达400公里,能够封锁闽浙沿海,但实际上,若要配合“山地游击战”,发射车必须在解放军卫星每12分钟过顶的间隔内完成机动、展开、发射及撤离,这种操作的成功概率不到两成。
更为致命的是,东部战区最新的演练表明,无人机蜂群已具备“发现即摧毁”移动导弹发射车的能力。讽刺的是,台军高调展示的“秘密武器”M1A2T坦克所用的贫铀穿甲弹,最终被查出只是一种训练用模型,这场“军事cosplay”甚至连道具都没准备齐全。五角大楼2025年最新报告指出,台军现有防空导弹系统对解放军饱和攻击的拦截成功率不足7%。
在这种不利局面下,美军顾问在此次汉光演习中还加演了几个“花招”。首次模拟美军运输舰在航母掩护下突破封锁,同时将重装甲部队塞进台北街头进行“城镇战”训练。虽然这些训练看上去规模宏大,实则漏洞百出:坦克在市区频频相撞,7天内发生了7起事故;台军运输弹药的通道竟是城市地铁,还在主要道路上设置路障,试图拖慢解放军进攻速度。但现代战争根本不是靠这些传统手段来赢得的,俄乌战场双方都不敢把坦克当成“巷战神器”,而台军却天真地以为用钢筋混凝土的防御就能挡住解放军。
台湾前空军司令部少校参谋官邱世卿直言,美军顾问心知肚明台军撑不了多久,他们的战略目标只是拖延解放军的进攻时间。换句话说,就是让台军充当前线炮灰,给美国争取是否介入台海冲突的时间窗口。但邱世卿也强调,这种策略不会奏效,因为一旦台海爆发冲突,很可能三天内就结束,美军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做任何决策。
面对台军的“刺猬战术”,解放军早已准备好应对方案。7月16日至17日,台军监测到大陆出动了58架次军机、9艘军舰和1艘公务船,从四面包围台岛,其中有45架次军机突破所谓“海峡中线”。更让台军紧张的是,16日下午,解放军军机罕见地逼近东沙岛西南空域5000米高度,台方甚至发出“影响安全”的广播警告。今年7月以来,这是解放军第二次动用50架次军机围绕台岛巡航,显示大陆对“台独”施压进入新一轮高峰。
这种海空联动的精准震慑已成为常态。东沙岛就像一根钉子,插在台湾西南门户,距离高雄不到400公里。一旦战时被大陆控制,台军赖以维系的“海上运输走廊”将被彻底切断。若战争爆发,大陆仅用歼-16D电子战机便能瘫痪台军指挥链,再配合075两栖攻击舰实施立体登陆,所谓的“全域防御”将沦为各自为战。
随着大陆卫星、无人机和电磁压制形成体系优势,台军再多的毒刺导弹都将如烟花般无力,正如邱世卿所言,美国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,战争早已结束。结局已成定局,每当台军采购一件美制武器,或者多进行一次军演,解放军的战备等级都会相应提高一级。在《反分裂国家法》划定的红线下,大陆不仅有能力用三天时间摧毁台军关键节点,还做好了应对美日等外部干预的全面准备。
汉光41号演习中那些花哨的战术变换,终究掩盖不了台防问题的本质。当福建沿海的东风导弹发射架竖起,台岛上任何防御策略都只能成为拖延时间的徒劳挣扎。毕竟,决定台海未来命运的,从来不是几枚毒刺导弹和美国空洞的承诺,而是14亿中国人坚定不移的统一决心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阳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